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更多>>通知公告
更多>>学术活动
友情链接
当前位置:您现在的位置:  首页  >>  正文 新闻动态
蘑菇“长”在稻田里 “吃”掉秸秆渣还田——“稻菇轮作”肥了冬闲田
发布日期:2021/01/11 浏览次数:

湖北日报讯 (记者汪彤、通讯员旦珍、实习生刘艺帆)你见过田里长出来的蘑菇吗?1月3日,襄阳南漳县城关镇李家院村楚镜种植专业合作社,社员们正按一定间距,往田垄上铺稻草。扒开厚厚的稻草,是一层粉碎搅拌物,几丛菌种躲在其中。“我们正在用冬闲稻田种植大球盖菇。这些粉末是用稻草秸秆做成的培养料。铺稻草可保温保湿。这是一种生态种植新模式——稻菇轮作。”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助理研究员段小丽介绍。

大球盖菇又叫赤松茸,一种草腐型食用菌,外形美观,口感绵密,近年来市场俏销。2017年秋,南漳利用稻草在露天试种大球盖菇,半亩地收获6000多斤鲜菇,引发研究人员关注。湖北是水稻主产区,每年秋收后,稻草秸秆回收处理量巨大。2018年秋天起,省农科院研究人员开始在襄阳、黄冈,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稻田,进行大球盖菇的露地栽培试验。

在楚镜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田,他们开展了大球盖菇不同基料效果比较试验。水稻收割后,在大田里铺满不同类型的秸秆,加入辅料,放入菌种,再覆上地膜。研究发现稻草秸秆作为培养料的栽培效果,不论是菌丝生长速度、出菇时间、产量方面,都好于玉米秸秆和香菇菌棒。分析种植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,土壤有机质、碱解N等土壤肥力指标均有所提高。这些试验结果,对我省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冬闲田开发提供了新思路。

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助理研究员段小丽介绍,采用“稻菇轮作”,每亩可消化3亩到8亩稻草秸秆,较好解决了秸秆量大、难以还田的问题。大球盖菇生长周期约60天,正好利用冬闲田茬口,每亩纯收入超3000元,效益远高于小麦。采完菇,菌渣作为肥料还田,可作来年水稻种植的底肥。

这一新模式被湖北省院士专家科技服务“515”行动列为主推模式,已在襄阳、黄冈示范300亩左右,有望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推广。

华中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研究中心 CPPC版权所有
 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邮编:430070 电话:027-87288188